找到相关内容14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活禅修指引(讲义摘录)

    体验的话则只是一种思考而不是照观。例如说:现在胸口闷闷的,那就有观照的对象,这到底是什么事情使得有这种现象?我们就根据四念处的线索:胸口闷闷是身念处;情绪不佳,有点忧伤是受念处;到底是哪一件事情没有完成...思考及认知模式,任何的观察都不往这方面来突破,都是观察外在来满足自我的需求,那样的观察都是片段不彻底的,佛法就是要我们观察「我」(盲点)。身念处可去观察「我的身体是什么?」,身体只是四大的运作,心念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739672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六)

    的基础上,组成色蕴的四大。他也可开始区别身内、身外。  有两个要点。记住,我说的所有正念的四个基础是以色蕴为基础。因此,我强调禅修开始以身念处为焦点。我们必须观察六根,由此体验身体微细的感觉。  另一...内在身体的感觉来探索,而非从外在的。系利用在身观身,在受观受,在心观心,在法观法来体验。  身念处是内观的第一个部分。接着是受念处。有五种感受:身体愉快感受,身体不愉快感受,心理愉快感受,心理不愉快感受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242096.html
  • 生活中的观照

    观照,在四念处里较属于身念处的部分,但比身念处的范围较广,包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五根与五尘的应对,而物质的世界与色蕴的关系同时也牵涉到其他四蕴,因为色蕴和其他四蕴是互动的。我们虽以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045337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2)

    所云:  有一道净众生,度忧畏,灭苦恼,断啼哭,得正法,谓:四念处。……悉断五盖,心秽慧羸,立心正住于四念处,修七觉支,得觉无上正尽之觉。……云何为四?观身如身念处,如是观觉(按:受)、心、法如法念处...更飘忽细微,变动迅速的“心”的本质,心的功能(分别作用),心的效果(惑业)等诸多内容。  笔者曾就此做进一步的分析:“原来,身念处之所以在先,除了须要打破众生对身体的牢固执著之外,还来自‘心刹那不住’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5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2)

    又名四念住,即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身念处是观身不净:受念处是观受是苦:心念处是观心无常:法念处是观法无我。这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,以慧观的力量,把心安住在道法上,使之正而不邪。  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3.html
  • 关于“六入处”的法教

    欲为汝等显示其义。六众生者,譬犹六根;坚柱者,譬身念处。若善修习身念处,有念、不念色,见可爱色则不生着,不可爱色则不生厌;耳声、鼻香、舌味、身触、意法,于可意法则不求欲,不可意法则不生厌。是故,比丘!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742348.html
  •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

    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四念处要观轮回是苦,藉以生起出离轮回的决心。 其次是四正勤,当行者以四念处生起解脱的决心时,就会舍断未来苦的因,培养未来乐的因。 其次是四如意足,心如果能深入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243602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居士菩提之路

    一些零碎的时间可利用,如开车、坐车、等公车、等人……等,应充份利用,如开车可以听法师开示的录音带,等公车、坐公车可以数习、走路可以修“身念处”……等,随时随地有空档就不空过,精进地把握“正念正知”的原则...

    黄崧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444115.html
  • 寻 伺

    正念”,同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。对心力不易集中的行者,使用“寻伺”(近因:目标)的方式,可能比保持“正念”(近因:强而有力的想,或身念处等)更容易下手。  出世间的寻伺  “寻伺”不只用在一般生活中及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350361.html
  • 修持方法与开悟完成

    念处、八正道为修学的运用。兹以「身念处」中的「念息」法门,为入门方法。   初学坐禅,以「念息」为入门,是最容易相应的。「息」,是依缘身心而出入变化,对于身心的粗动或安定,有着密切关系。所以安定身心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2252155.html